跳到內容
教你健康打邊爐

教你健康打邊爐

當第一波高峰下降時,代表著圍爐吃火鍋的時節又到了!眼睛看著餐桌上佈滿了林林總共的食物,你會不知不覺間越來越吃得越來越多,逐漸消化系統的負擔,更可能增加導致腹瀉、胃氣另外吃火鍋放題的肉類及加工肉款式多,宜吃過量可能暗藏危機,為健康帶來負面影響。因此吃火鍋適可而止,也要懂得精明地挑選食材、湯底及醬料,讓吃火鍋都可以變成健康的聚餐活動!

火鍋潛在的健康風險

肉高嘌呤視為痛風元兇

嘌呤(嘌呤)是一種有機化合物,被人體吸收後會經常產生尿酸,即誘發痛風症的主要成分。大部分高嘌呤的食物來自肉類、內臟、海鮮、酒精等火鍋中出現的物質。上火鍋的湯底會愈來愈多,其嘌呤含量愈來愈高,導致吃火鍋後較易出現關節痛問題。 至於促進嘌呤嘌呤能力較弱、生育、糖尿病、腎臟病、更年期、家族遺傳等都是形成高尿酸及痛風的成分,需要嚴格選擇火鍋食材,注意「高」嘌呤的食物(可參考圖表一)。

食品脂肪高影響心血管健康

各類火鍋食材,如炸魚皮、枝竹、響鈴、肥牛、士腸、芝麻醬等,都屬於高熱量及脂肪的食物,其中炸物更含有反式脂肪和食物物質,進食過量有機會致肥及食物。另外每4片肥牛(40克),已相當於1碗白飯(約220噸)的熱量,脂肪含量亦高達25克(相當於5茶匙油),熱量胡蘿蔔鮮牛肉高出5倍(可參考圖表二),也是湯底不斷滾癒油膩的原因之一。無論是動物性或植物性的攝入,攝取過量仍會造成營養問題,導致脂肪積存過多於身體,甚至血管壁,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。

¹食物安全中心(食物營養計算機)

湯底、醬料鈉質高容易令體積水

一般火鍋店都會提供麻辣、沙爹、豬骨、日式醬油、椒鹽豬肚等多款高鈉的火鍋湯底,讓湯料的風味封裝食品包裝,能提升食物的鮮味。 另外一般人吃火鍋也會沾醬,例如是醬油、沙茶醬、辣椒醬、蒜蓉醬等,令整體的鈉攝取量最大增加。根據下文的建議,一般總結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毫克(即大約一茶匙食鹽)²,其中每一湯匙的醬油(約15克)含有大約870毫克鈉,已接近建議上限的一半(可參考圖表三)。當體積存有少量的鈉離子,相當於水在內地,有機會造成水腫問題,也可能導致血液容積上升,影響血糖值。

² 世界衛生組織。 (2012)。指引:成人和兒童的鈉攝取量

肉類款式多配戴腸胃負擔

相對於起質,人體需要大量時間去消化蛋白質,所以食用澱粉大量肉類可能會導致消化的消化運動減慢,引發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。 然而,食用一些高油分的肉類,例如肥牛、豬頸肉、魚皮餃、豬骨等,反而會令破壞積聚過量油脂,而引起腹瀉問題。至於加工肉方面,腸道已於2015年把此肉類列為「美味類食物」的食物組別,因為其醃製和煙熏製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食用物質,例如提高是磷酸鹽類,有機會影響腸胃健康,消化道癌症的風險³。可見過度吃不同種類的肉都有機會承擔腸胃負擔,需適可而止。

³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。 (2015)。食用加工肉和紅肉的致癌性評價

想要健康健康地吃火鍋,您請專注於以下的健康小貼士!

5個健康吃火鍋秘訣:

1.選清湯湯底

想吃得健康,第一步一定是選擇合適的湯底,例如香菜魚片湯、清雞湯、鮮番茄湯、瘦肉藥材湯、蕎麥蘿蔔湯等,都是較低脂和健康的湯最後。宜注意現成湯包,並多採用新鮮蔬菜及香料調味,加入糖、鹽和油,有利於減少吃癒油膩的情況。

2.先菜後肉

建議吃火鍋可按「先菜後肉」的托盤。由於可以先煮肉會令進口的脂肪及肥膏溶入湯底中,此後再加入蔬菜,大量吸收殘留在湯底的油脂,讓我們吃後更不健康,甚至影響消化系統。因此煮火鍋可先放菜及澱粉類,有利控製油脂攝取量,豐富的膳食纖維更可以增加飽腹感,減少過度吃肉及高熱量食物的機會。

3. 點低脂食品

無可否認,普遍肥肉的口感及都較瘦肉好吃,不過為了健康著想,我們應該多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食材。肉類方面,宜選擇近肩、腰部及上方的肉,例如牛肩肉、牛展、雞髀肉、豬腿肉等含量較高的部位,脂肪比例會相對較少。至於海鮮方面,可選魚鮮片、魚肚、海蝦、各款海鮮(尿酸高的人物)不宜過度吃肉及貝殼海鮮類),脂肪低且營養價值高,例如蜆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12,有助於紅血球的製造;蠔肉含有鋅質,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功能;魚肉含有豐富的奧米加3,有助滋潤肌膚及促進心、腦健康。

4.以新鮮食材為主

建議少吃肉丸、魚皮餃、午餐肉、起司腸等加工食品,有助於控制您的鈉及脂肪量食物,宜多選用新鮮肉類,包括牛肉、家禽、豬肉、羊肉、海解,因為原型食物的營養價值能保留得更好,而且含有碳水化合物。至於魚滑、蝦滑、鴨血等天然的肌膚食物,其實還添加了額外的食用鹽,同樣屬於加工食品。因此選擇無添加的肉類及海鮮,原汁原味又健康

5.採用天然醬料

醬料方面可選擇薑、蔥、新鮮蒜粒、蘿蔔泥、鮮辣椒、雞蛋等天然食材來搭配提味,減少選用油脂及鈉含量高的現成醬料,或不沾醬就最健康。

參考資料:

  1. 食物安全中心(食物營養助理)
  2. 世界衛生組織. (2012)。指引:成人和兒童的鈉攝取量
  3.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。 (2015)。食用加工肉和紅肉的致癌性評價
Drawer Title
相似產品